经济

  2020年酒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7.7亿元,同比增长6.3%,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2.4和4个百分点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113.3亿元,增长6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271.2亿元,增长11.1%;第三产业增加值273.3亿元,增长1.3%。三次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.3%、77.2%和8.5%。三次产业结构为17.2:41.2:41.6,第一、二产业占比较2019年提高1.2和0.3个百分点,第三产业下降1.5个百分点。


  2019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18.2亿元,比上年增长7.7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93.6亿元,增长6.3%;第二产业增加值253.8亿元,增长9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270.8亿元,增长6%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4.9:41.4:43.7调整为15.1∶41.1∶43.8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29元,比上年增长7.3%,按2018年平均汇率折算为7933美元。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.12%。全员劳动生产率90308元/人,比上年提高8.1%。

自然资源

  土地资源


  截至2017年,酒泉耕地保有量25.79万公顷,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5.53万公顷,建设用地9.03万公顷,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052.5公顷。


  矿藏资源


  酒泉矿床规模大,品位高,为甘肃省最大的铬矿;充沛的水利资源中,有现代冰川1942条,面积1485.5平方公里。


  酒泉玉门油田是新中国第一个天然石油基地,位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,东连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和历史文化名城酒泉,西连敦煌、新疆等地,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。1957年12月,新中国宣布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在这里建成以来,玉门油田便作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、大试验场、大研究场所。


  清洁能源


  酒泉日照充足,光能资源丰富,年日照时数3033.4-3316.5小时,热量资源、水力资源丰富,太阳能、风能开发潜力大,全区太阳能年辐射总量在145.6-153.8千卡/平方厘米之间。


  酒泉风能光热资源充足,境内的瓜州、玉门素有“世界风库”和“世界风口”之称,风能资源总储量1.5亿千瓦,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以上,占全省储量的85%以上,全年可输出的风能为45.7D2马力/小时,可利用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,被国家批准为首个“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”。


  水资源


  截至2017年,酒泉已建大中小型水库69座,兴修库容3.75亿方,建成干渠478条,3418公里,已衬砌2366公里,占总长的69.22%。


  2016年,全年水资源总量35.3亿立方米,水资源可利用量29.2亿立方米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8.9亿立方米。当年人均水资源3153立方米,人均用水量2260立方米。全年平均降水量127.3毫米。